安吉白茶
安吉白茶是绿茶,浙江湖州安吉县特产

安吉名人 吴昌硕

吴昌硕(1844—1927),名俊、俊卿,初字香补,中年更字昌硕、仓石,民国元年(1912)起发字行,号缶庐、苦铁等,敬慕者以“缶翁”称之。他成功最早的是篆刻,雄浑苍老,创为一派;功力最深的是书法,尤擅石鼓文;影响最大的是国画,以篆书、狂草入画,喜作大写意花卉。他的艺术达到熔诗、书、画、印“四绝”于一炉,为近现代书画篆刻大师。

清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初一(1844年9月12日),出生于孝丰县(今安吉县)鄣吴村。6岁由父启蒙识字,14岁学刻印,受父指点,从此“与印不一日离”。咸丰十年(1860)因遭兵燹两度远避他乡,历经艰辛。同治三年(1864)返回,与父相依为命。次年,随父迁至安吉城(今安城镇址),置地建宅,宅名“芜园”。是年中秀才,并从同里施浴升学诗,兼学各家书法、篆刻。七年,父逝,孑然一身。在鄣吴与芜园生活期间,曾参与稼穑耕作,为日后作画积累了素材。

父逝次年,开始四出游学,寻师访友。是年,负笈杭城,从经学大师俞曲园学文字辞章。一年后返归芜园,以课邻人子弟和代人书写为生。同治十一年,娶吴兴菱湖施酒为妻。次年,从里人潘芝畦学画梅,后又去杭城就读于俞曲园主持的诂经精舍。十三年起,除以候补训导任光绪《孝丰县志》采访外,大多岁月游学于沪、杭、嘉、湖、苏等城市。其间,在嘉兴结识画家蒲作英,作磋画艺,得益良多;在湖州因坐馆文物收藏家陆心源家,得从“潜园六才子”之一的施补华学诗词;在苏州因课文物收藏家吴平斋之子,得尽览所藏古字画篆刻彝器,艺术视野大开,又拜书法家、经学家杨藐翁为师,学书法辞章。光绪八年(1882),携眷迁居苏州。是年,由友人荐作佐贰小吏,以维家计。在苏州,又与画家任伯年交,请教画艺;与文物收藏家沈石友交,切磋诗艺并得经济资助;得潘瘦弟所赠石鼓精本,从此对石鼓文的研习无一日中断。经近20年的游学,为他后来的艺术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光绪十三年迁居上海。识金石学家吴大徵,于金石学颇得进举;与考古学家罗振玉交,彼此以篆刻写信相互切磋。二十年,甲午中日战争爆发,吴大徵督师北上,他曾与戎幕随行,当得悉北洋舰队倾覆,悲愤填膺,赋诗痛悼阵亡将士。二十四年,回故乡重修《吴氏宗谱》10卷。次年,出任安东(今江苏省涟水)县令,因不善官场逢迎,只1月即挂冠南归。三十年,移返苏州。宣统元年(1909),与蒲作英等发起创设上海书画同善会,规定入会者合作之书画作品须陈列会中待沽,所售金额之半用作慈善赈灾事宜。民国2年,再迁上海。是年,杭州西冷印社正式成立,被推为社长。5年,校刊由诸宗元所赠《元盖副草》孤本20卷,使明后期诗人吴稼澄(维岳之子)的诗集得以传世。次年,北方水灾,写《流民图》呼吁世人救济,自己则以书画义卖赈灾。

他不仅学而不厌,且也诲人不倦,先后投其门下执弟子礼的有:诸闻韵、诸乐三、刘玉庵、王一亭、杨植之、荀慧生、沙孟海、潘天寿、王个簃等,后来大多成为国内书画界名家。

其声誉不仅名满神州,而且誉扬海外,在日本尤为隆高。日本汉学家中与他交谊最厚的是日下部鸣鹤与长尾雨山。鸣鹤卒,他亲书篆文墓碑,至今屹立在鸣鹤故土,与鸣鹤于杭州紫云洞题名刻石隔海遥望。来华执弟子礼求教的以河井仙郎和水墅疏梅最著名,后来均为日本书画篆刻名家。他的艺术成就随日本友人和弟子的推崇,在日本的声誉日隆,而其作品大量远播日本,虽渠道不一,然与“六三园”尤为有关。“六三园”是日本人白石六三郎经营的日本式餐馆,在沪日本人常聚饮于此。园主爱重他的艺术,不仅数数请他宴饮,且盛张其作品于席间,还在园内专为他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览。由于“六三园”的媒介,其作品遂大量流向日本。日本人临仿研习者日多,刊专辑、办展览、制铜像、珍惜爱重,俨如国宝。

民国16年十一月初六(1927年11月29日)病逝沪寓,享年84。墓在余杭超山。鄣吴村有他的衣冠冢。西泠印社辟有吴昌硕纪念室。1984年,在递铺镇建吴昌硕纪念馆,1987年,修复其在鄣吴村的故居。

摘自:《安吉县志》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安吉白茶 » 安吉名人 吴昌硕
分享到: 更多 (0)
安吉白茶  象山红美人 破音 域名行业资讯

版权声明:除特别声明外,内容全部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 hucheng114 进行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