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回大地,万象“耕”新。随着气温逐渐回暖,农户们纷纷忙碌起来,田间地头逐渐“热闹”,奏响春耕备耕“奋进曲”。
机械化助力春耕“加速度”
在天子湖晓云村民天粮油合作社门口,耕耘机械正在田里忙碌作业。趁着天晴好天气,农机手正加紧对育秧田进行翻耕。不一会儿,一垄垄秧田便平整成型。
“秧田翻耕能减轻病虫草危害,增肥增效,为今年水稻丰收奠定基础。”民天粮油合作社负责人程华东说,随着机插秧服务需求不断增加,今年合作社将空闲的10亩农田翻耕成育秧田,如今20亩育秧田育出的秧苗可满足合作社及周边农户4000余亩大田的插秧需求。
育秧田不远处的麦田间,几位合作社工人手持施肥机来回穿梭。“前段时间已对麦田进行了清沟排水,这段时间正忙着除草、追肥,对各类农机设备进行检修。”程华东介绍,今年在扩大种粮面积的同时,合作社还将添置多台植保无人机、插秧机、农用拖拉机等机械设备,更好地为种粮大户们提供育秧、机插秧、高效植保、粮食烘干加工等农机服务,进一步提高耕作效率,提升粮食品质。
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,各式农机已成为农民种田的好帮手。在梓晨家庭农场的农田里,在工作人员的遥感操作下,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,按照早已植入“大脑”的固定程序飞向麦田,肥料通过喷头均匀地喷洒在层层麦浪间,整个过程快捷高效。“我们农场已基本实现90%以上机械化,用无人机施肥大大节省了人工,600多亩小麦最多两天就可以完成。”梓晨家庭农场负责人胡伟说。
机械化助力农业生产“加速度”,田间地头呈现新气象。据了解,像民天粮油合作社这样的粮食“产储加销”一体化项目,目前我县已初步建成10个,不仅能为运营主体实现增收600元/亩,还可为周边农户增收120元/亩。今年,我县预计新建一体化项目4个,建成后能够确保基本覆盖全县产粮乡镇,基本满足全县粮食生产、储存、加工等需求。
高标准农田夯实“米袋子”
原本高低不一的农田逐渐平整,硬化后的田间道路平坦宽阔,在天子湖吟诗村、张芝村等地,随着高标准农田(粮功区)改造提升建设项目不断推进,一块块田成片、渠相连、路成网的高标准农田已初具雏形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食生产提质增效。据介绍,今年我县高标田(粮功区)建设任务15598亩,涉及递铺街道、天子湖镇等4个乡镇(街道)。“项目建成后,将极大提升农田基础设施,提高土壤肥力,助农增收。”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机化管理科科长童超说。
在递铺街道兰田村,农田排渠工程建设正在推进。由于原先种植了多种经济作物,导致农田肥力较差,部分地块还出现沉降现象,田块平整度不高。此外,田间道路狭窄、坑洼不平,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无法展开。“该工程总面积1600亩左右,包括田间道路和灌溉沟渠设施提升等;我们计划工期4个月,争取在水稻插秧前完工。”递铺街道农办主任罗时波介绍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,大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,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“下一步,我们还将积极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,对高标准农田实行动态监测监管,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科学化、精准化水平,实现粮食生产量和质‘双提升’。”童超说。